张耒《风流子》:
木叶亭皋下,重阳近,又是捣衣秋。奈愁入庾肠,老侵潘鬓,漫簪黄菊,花也应羞。楚天晚,白烟尽处,红蓼水边头。芳草有情,夕阳无语;雁横南浦,人倚西楼。玉容知安否?香笺共锦字,两处悠悠。空恨碧云离合,青鸟沉浮。向风前懊恼,芳心一点,寸眉两叶,禁甚闲愁?情到不堪言处,分付东流。
这个调子的偶句之多,仿佛与《沁园春》不相上下;但它却不适宜于表达豪情壮采。我们试加比较一下,这上半阕共有八个四言偶句,两个五言偶句,虽然前面的四言偶句,有个去声领字,而所有偶句的落脚字都是一平一仄,交错使用的。这在形式上过于齐整,在音节上也太和谐,格局宽展有余而转换乏劲,这就造成了它的呆板性和软弱性,只适宜于抒写柔情。
这上面都是偶多于奇的例子。
例三(甲)
柳永《八声甘州》:
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惟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不忍登高临远,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?想佳人、妆楼颙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争知我、倚阑干处,正恁凝愁。
例三(乙)
苏轼《八声甘州·寄参寥子》: